
邊聽邊看吧,是彭佳慧的甘願,個人很愛的。
多良車站,「因業務清淡,自 2006 年 7 月結束旅運,於 2006 年 10 月廢站」,官方說法;曾經身為鐵道迷必訪之「祕境車站(日文:秘境驛)」。其它,分別是石榴車站(縱貫線南段) 、歸來車站(屏東線) 、麟洛車站(屏東線) 、三貂嶺車站(宜蘭線) 、枋野號誌站(南迴線) 、山里車站(台東線) 、大華車站(平溪線) 、望古車站(平溪線)、嶺腳車站(平溪線) 、水社寮車站(阿里山森林鐵道阿里山線) 、祝山車站(阿里山森林鐵道祝山線),維基說法。
翻找印象中,最古久的鐵道記憶是和老娘往基隆七股之類的地方去,小學左右年紀,粉紅小公主裙裝,被老娘拽著,半著地半懸空似地追著仍是冒嗆人濃煙的藍黑色龐然大物,最後好不容易懸掛上了沒有車門的台級。或是,這只是某度電影的片段,卻似夢似真的便成自己的兒時記憶?
不過,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搭乘火車的紀錄,直到大學。開始用電聯車,緩緩地連結台北與內壢之間,清澀卻又執著的小情愛;或是大學畢業後,用自強號把逃離台北城的自己,從風城送回爹娘眼前。或是,幾年前,鶯歌、台北間頻繁且忠實地通勤著,為了未來的不斷幸福。
喜歡火車多於公(路)車或小客車,是先天缺陷導致。這世界上,不會令我上車暈眩、下車嘔吐(或還沒下就胃絞至蒼白)的交通運輸工具,只有船、機車、捷運、火車與飛機;偏偏,雪上又要再增加飛機恐懼症的霜。不過,現在又多了高鐵,讓總是不斷(於公或娛樂~囧)向遠方驛動的我,讓據說命格和先天缺陷多了種補強方式。
但是,高鐵窗外總看不清,相對於鐵道上緩緩如幻燈片般人生風貌,高鐵旅程好比時空膠囊壓縮地喘不過氣;且高鐵車站,總是少了那麼點當地情味的人文風土,或風城(或其它城鎮也是?)特有的「計招你」呼喊:賊掐?乾賊掐?然後狠狠地被計程阿桑喊價給賊掐了一把台票(台北城通常是你招計...程車)。
圖是 Bearslife 在多良車站拍的「請注意兩方來車」,擊中了我的味,用卑劣的手法偷來。連去看就知道,原圖太美,不是攝影家昂貴機器和高超技巧造成的那種。所以,乖乖地處理了偷圖,是原圖現在在記憶裡像畫般的影像,點描地。
在他充滿人文風土的新聞台寫下:「是出國前,在『台灣亮起來』(結果發現是詹怡宜的「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不過反正都是很愛的節目)之類的節目看到一群高中生鐵道迷到多良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沒好好真實踏到台灣每塊塊角落的失落。多良是他們口中最美的車站,但美麗卻也要因現實褪去。」
而他自己則是形容多良車站是「孤單狼狽」和「鏽蝕的月台欄杆像老太婆胳臂表皮鬆垮不堪一擊」。這話,不知怎的讓人想起王盛弘的德惠街女人。不過,前者唱的是彭佳慧的甘願,後者真格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的波麗露舞曲。
即便是因現實退去,在人記憶裡,倚著中央山脈、面著太平洋日出日落的一派清麗模樣,還是不會褪去的。我改口。
還有,這攝影展雖然結束了,但起義不只一次的說法不須贅言。這孩子做的,就是心裡總是想幫狗做的事的變形。還是有很多孩子,懂得什麼,付出什麼,將來也會成就什麼。笑。
───────────────────────────────────────────────
延伸閱讀:
Mobile01 的多良火車站之隕落
【發現新台灣】6月9日鐵道節! 台灣鐵道之旅特別報導(一)
【發現新台灣】6月9日鐵道節! 台灣鐵道之旅特別報導(二)
【發現新台灣】6月9日鐵道節! 台灣鐵道之旅特別報導(三)
台中一中鐵道探險隊之台灣鐵道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