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rafalgar Square, London)
Rachmaninov,那個一聽就知道的噁心能力,讓人在The Blue Danube之後又暗暗讚嘆了一次;Johann Strauss Junior搖搖頭,也暗暗地說:「記得The Bleu Danube的旋律的那麼多,妳在瘋魔什麼?」-不過這只是這篇牢騷的背景音樂,不是重點(偷偷鼻子哼了一氣,暗暗不滿也是Scopio的他)
我的手指頭,捧著Zoe的 London Hug凍僵著,在一台有著司機非常體貼的公車上,吹著寒流裡溫暖的冷氣,想起搖搖晃晃前往London的coach上,我腳邊的暖氣和頭倚著的幸福安全
London的地鐵,人人手捧小說報紙的景況,在台灣的確是少見,而我在「旅途上」閱讀(加抱佛腳)的習慣卻是從小就有,像前陣子誰說只能在火車上進入一本書?-是很久不見的褚士瑩嗎?
Zoe的London Hug成品於2003,一個對我而言動盪不安的紀年,同一時空人事地物之下,我的眼角和鼻息都被潮濕的台北渲染,從第一個字Hug(你追溯那篇「擁抱」的論文研究吧,一切都是那篇研究的太過投入)到一頁朦朧熟稔的景象(Modern Tate和它面前的沒有名字只有線條的冷風颼颼的橋)
很多我知道的,也許你都知道,很多你知道的,我卻傻傻張大了口崇仰地聽,是啊!誰說那是胡謅和鬼扯呢?-「我是真的懂好不好!?」一句話迴盪在我不服氣的腦子裡,又暗暗佩服了一次又一次;難怪之前那個誰說自己天秤的總是好愛什麼都懂的人?是現在在London或是Bristol的Julian嗎?
Zoe在瞻仰了Handel的舊居之後,為他寥寥無幾的訪客數暗暗嘲諷了Andrew Lloyd Weber在大發利市後炫耀自己的收藏品的展覽氾濫地在London tubes各處張牙舞爪,我低下頭冥想了一陣那清晰的海報樣,突然被附身似地喃喃說:「Memeries just come and go…, but the point is when they come to you you just cannot let them go….」 即使,大家吆喝著「Let it go! Let it go!」 即使,連memories themselves也哀求著「Would you be so kind to let us go please….(一副佯裝英式禮貌的口吻)」
又是體貼的台灣公車司機,他放著的廣播正有個喋喋不休的人宣揚著政論,我淺笑了一下,當最後一班Concord在我胸口轟隆隆起飛預告你將會把英國一切結束而台灣卻在綠藍藍綠染缸裡正洋洋灑灑開始互相潑抹,那個大學時候唸globalisation時的思索很久、嘗試領悟很久才稍稍了解的內在性不同時(intrinsic asynchrony),一下就印證了
當時突顯極重視自我的Belgium Godiva和太沒有為自己都為別人的Christine,其實早就顯現出格格不入;Zoe提到當時才剛結婚的Belgium國王像國民宣佈了他的婚外情結束,一切恢復他原本家庭和樂的樣貌;那麼,ㄟㄟㄟ,熱愛巧克力的,是不是也是希望變奏告一段落,回到正常的曲式呢?
到站了,Zoe套了句我不喜歡的Jane Austin的話,但卻不得不讓擅長書寫情情愛愛的她也得到我的點頭,她說:「世界上有兩個理由讓人旅行和遷徙;愛情和金錢」-有金錢的,為了愛情你旅行又旅行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常客;沒有金錢的,為了愛情妳遷徙後又願意再遷徙是怎麼了?-不過結局是,你和妳都失去了愛情,千金散盡….(下車後雨滴落下,我也在問:「妳那時候為什麼留在Bristol,現在這時候為什麼留在Taiwan呢?」)
不說了,因為那些滿城滿街滿目的Bally, LV, Paul Smith, Gucci, Lacoste, Burberry, Agnes b…就讓人夠自虐了…因為太把signs當作signifiers拿進心裡-而人和人的差異,妳和我和他和我和你和她的差異也不就是誰的signs不是誰的signifiers而誰的signifiers只是誰的signs爾爾罷了
(P.S. 不過我發現,知識分子的腐化更甚,咦,你說我現在才發現喔,哈哈哈)
Rachmaninov,那個一聽就知道的噁心能力,讓人在The Blue Danube之後又暗暗讚嘆了一次;Johann Strauss Junior搖搖頭,也暗暗地說:「記得The Bleu Danube的旋律的那麼多,妳在瘋魔什麼?」-不過這只是這篇牢騷的背景音樂,不是重點(偷偷鼻子哼了一氣,暗暗不滿也是Scopio的他)
我的手指頭,捧著Zoe的 London Hug凍僵著,在一台有著司機非常體貼的公車上,吹著寒流裡溫暖的冷氣,想起搖搖晃晃前往London的coach上,我腳邊的暖氣和頭倚著的幸福安全
London的地鐵,人人手捧小說報紙的景況,在台灣的確是少見,而我在「旅途上」閱讀(加抱佛腳)的習慣卻是從小就有,像前陣子誰說只能在火車上進入一本書?-是很久不見的褚士瑩嗎?
Zoe的London Hug成品於2003,一個對我而言動盪不安的紀年,同一時空人事地物之下,我的眼角和鼻息都被潮濕的台北渲染,從第一個字Hug(你追溯那篇「擁抱」的論文研究吧,一切都是那篇研究的太過投入)到一頁朦朧熟稔的景象(Modern Tate和它面前的沒有名字只有線條的冷風颼颼的橋)
很多我知道的,也許你都知道,很多你知道的,我卻傻傻張大了口崇仰地聽,是啊!誰說那是胡謅和鬼扯呢?-「我是真的懂好不好!?」一句話迴盪在我不服氣的腦子裡,又暗暗佩服了一次又一次;難怪之前那個誰說自己天秤的總是好愛什麼都懂的人?是現在在London或是Bristol的Julian嗎?
Zoe在瞻仰了Handel的舊居之後,為他寥寥無幾的訪客數暗暗嘲諷了Andrew Lloyd Weber在大發利市後炫耀自己的收藏品的展覽氾濫地在London tubes各處張牙舞爪,我低下頭冥想了一陣那清晰的海報樣,突然被附身似地喃喃說:「Memeries just come and go…, but the point is when they come to you you just cannot let them go….」 即使,大家吆喝著「Let it go! Let it go!」 即使,連memories themselves也哀求著「Would you be so kind to let us go please….(一副佯裝英式禮貌的口吻)」
又是體貼的台灣公車司機,他放著的廣播正有個喋喋不休的人宣揚著政論,我淺笑了一下,當最後一班Concord在我胸口轟隆隆起飛預告你將會把英國一切結束而台灣卻在綠藍藍綠染缸裡正洋洋灑灑開始互相潑抹,那個大學時候唸globalisation時的思索很久、嘗試領悟很久才稍稍了解的內在性不同時(intrinsic asynchrony),一下就印證了
當時突顯極重視自我的Belgium Godiva和太沒有為自己都為別人的Christine,其實早就顯現出格格不入;Zoe提到當時才剛結婚的Belgium國王像國民宣佈了他的婚外情結束,一切恢復他原本家庭和樂的樣貌;那麼,ㄟㄟㄟ,熱愛巧克力的,是不是也是希望變奏告一段落,回到正常的曲式呢?
到站了,Zoe套了句我不喜歡的Jane Austin的話,但卻不得不讓擅長書寫情情愛愛的她也得到我的點頭,她說:「世界上有兩個理由讓人旅行和遷徙;愛情和金錢」-有金錢的,為了愛情你旅行又旅行成了阿姆斯特丹的常客;沒有金錢的,為了愛情妳遷徙後又願意再遷徙是怎麼了?-不過結局是,你和妳都失去了愛情,千金散盡….(下車後雨滴落下,我也在問:「妳那時候為什麼留在Bristol,現在這時候為什麼留在Taiwan呢?」)
不說了,因為那些滿城滿街滿目的Bally, LV, Paul Smith, Gucci, Lacoste, Burberry, Agnes b…就讓人夠自虐了…因為太把signs當作signifiers拿進心裡-而人和人的差異,妳和我和他和我和你和她的差異也不就是誰的signs不是誰的signifiers而誰的signifiers只是誰的signs爾爾罷了
(P.S. 不過我發現,知識分子的腐化更甚,咦,你說我現在才發現喔,哈哈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